
艾夫曼芭蕾舞团《安娜卡列尼娜》

简介
俄罗斯芭蕾的革新力量
直抵灵魂的情感释放
当代编舞大师巅峰之作
再现托尔斯泰经典名著
鲍里斯·艾夫曼作品
改编自列夫·托尔斯泰小说《安娜·卡列尼娜》
音乐 | 柴科夫斯基
布景 | 奇诺维·马戈林
服装 | 瓦切斯拉夫·奥库涅夫
灯光 | 格莱布·菲尔施丁斯基
A ballet by Boris Eifman
Based on the Anna Karenina, novel by Leo Tolstoy
Music | Pyotr Tchaikovsky
Sets | Zinovy Margolin
Costumes | Vyacheslav Okunev
Light | Gleb Filshtinsky
* 阵容以现场为准 Dancers are subject to change
鲍里斯·艾夫曼的芭蕾舞剧《安娜·卡列尼娜》是一部充满内在张力的作品。它把握了人物的心理情感冲突并将其展现给观众。舞剧抛开列夫·托尔斯泰小说中的故事副线,将重点聚焦于"安娜-卡列宁-沃伦斯基"三人的感情纠葛,成功描绘了一个因为爱的激情与本能而脱胎换骨的女性。艾夫曼用舞蹈的语言勾勒出一个女人的重生。对爱的激情和渴求促使女主人公奋起反抗当时社会道德准则,让她的母性之爱沦丧,让她的内心世界坍塌,使她义无反顾地挥霍她的激情并最终为之毁灭。舞作述说的不仅仅是过去的时代,剧目中所蕴含的永恒的情感话题也能在当今观众中产生共鸣。令人难忘的编舞以及舞者的高超技艺,极具冲击力地再度诠释了文豪托尔斯泰的伟大著作。
圣彼得堡艾夫曼芭蕾舞团由编舞大师鲍里斯·艾夫曼于1977年创立,当时名为"列宁格勒新芭蕾舞团"。舞团的艺术创作更新了俄罗斯古典芭蕾的概念,把芭蕾舞的情绪表达和戏剧冲突推至极限。舞者们集舞蹈与表演于一身,以坚实的古典芭蕾基础结合现代舞蹈元素,使舞蹈语汇更为丰富。艾夫曼把二十世纪的舞台艺术和现代电影表现手法与芭蕾舞融为一体,充分利用舞台剧场制作的所有元素,创造出丰富多彩、立体的戏剧效果。如今凭借其独特、震撼的原创风格,圣彼得堡艾夫曼芭蕾舞团早已在世界各地享负盛名,其芭蕾作品《柴科夫斯基》、《红色吉赛尔》、《安娜·卡列尼娜》、《安魂曲》等不仅展现了俄罗斯当代芭蕾艺术的高水平,也带领观众进入一个崭新的艺术世界。
"芭蕾界苦苦寻觅的编舞大师已经出现了,他就是鲍里斯·艾夫曼!"--《纽约时报》
鲍里斯·艾夫曼是当今俄罗斯最具特色、受欢迎的编舞大师之一。1946年出生于西伯利亚,1972年毕业于列宁格勒音乐学院舞剧编导系,在他辉煌的艺术生涯中共创作过40多部舞剧,曾荣获苏俄功勋艺术家(1988年)、俄罗斯人民演员(1995年)称号,以及俄罗斯国家奖(1999年)等多项大奖。艾夫曼的编舞继承了俄罗斯芭蕾注重戏剧结构、细腻刻画人物内心世界的优秀传统,在此基础上建立符合新世纪需求的新型编舞方式。他以"心理芭蕾"定义自己的舞蹈风格,"我全部的舞蹈创作就是为芭蕾寻求一个更广阔的空间,寻找一种能够表达人类精神生活的身体语言。舞蹈对我来说并不是身体上的拓展,而是一种精神上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