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奏曲与赋格2019杜天奇钢琴独奏会
演出介绍
杜天奇,中国青年钢琴家,1992年生于中国贵州贵阳,聪明好学的他5岁起师从贵州师范大学陈雪筠教授学习钢琴。学琴不久,他便展露出过人的艺术天赋,在各项钢琴比赛中获得多个第一名。11岁在贵阳举办了个人独奏音乐会。
2006年,杜天奇开始师从中国著名钢琴教育家但昭义教授。 他在星海杯全国少儿钢琴比赛、香港TOYAMA钢琴比赛与德国斯坦威钢琴比赛中国总决赛等国内钢琴大赛,德国威斯巴登青少年钢琴比赛、美国圣何塞国际青年钢琴比赛、日本亚洲肖邦钢琴比赛等众多国际赛事中均获得前三名的好成绩,并陆续在德国柏林、以色列耶路撒冷、波兰托伦、美国圣何塞、日本东京以及北京、上海、深圳、成都、厦门、重庆等中国大部分主要城市举办了独奏会与协奏曲音乐会,与国内外多支交响乐团合作演出《舒曼a小调协奏曲》《格里格a小调钢琴协奏曲》《斯科里亚宾升f小调协奏曲》等众多经典曲目。
2013年杜天奇创作完成《里比多的幻想》,作品包括音乐、短片两部分,其中原创音乐短片由杜天奇自编自导自演。短片风格新丽,寓意深刻,配合上音乐,给人的视觉、听觉带来新鲜感,并引发人内心对“里比多“的深思。《里比多的幻想》是杜天奇携手伊朗配乐大师裴曼·雅茨达尼安合作的首支音乐单曲,这也是裴曼·雅茨达尼安继与中国著名导演娄烨、著名导演李玉之后第三次与中国艺术家合作。同年12月,杜天奇于北京奥运会举办场地中国国家体育馆(鸟巢)举行的“奥迪2013—2014国际雪联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世界杯”上,以一首独立创作的钢琴音乐作品“ICE Theme”为男子组决赛拉开了序幕。该作品中融合钢琴、西洋弦乐以及传统中式大鼓的元素,带领众人走向了一个神秘冰雪国度。
2015年,杜天奇从四川音乐学院本科毕业。2016年,他前往美国波士顿新英格兰音乐学院就读研究生,跟随美国知名华裔钢琴教授刘孟捷先生学习。沉寂2年期间,杜天奇在波士顿潜心研究巴赫。2018年4月,杜天奇从波士顿开始其中美巡演,他将巴赫著名高难度作品《哥德堡变奏曲》带到波士顿、纽约、北京、上海、深圳及成都,其精彩演出受到美国NBC、CBS、福克斯、布法罗新闻报等知名国际媒体报导并获得国内外乐评人及观众高度评价。其恩师但昭义老师在他的演出后,感动得热泪盈眶,并与他进行了深度交谈。他们的交谈后来发展成一篇非常精彩的访谈录,并登载在中国《钢琴艺术》杂志上。
2019年,杜天奇从巴赫的音乐中找到了他的灵感,将巴赫的音乐作为一把万能钥匙去打开各种音乐的艺术锁头。
18世纪初,巴赫在阿恩施塔特时期,他开始萌生一些怪异的想法。在一份教会对他的控诉中提到,他混入了一些莫名其妙的变奏与音符在礼拜仪式的众赞歌中,引起了大家的困惑和不满。根据一部疑似他同时期创作的康塔塔BWV 150开头的合唱”For thee, Lord, is my desire”来判断,他混入的那些奇怪的音符,应该就是他试图探索半音化理念的“调外音”。随后在魏玛与克腾的工作环境相对自由,他有了更大的创作空间,这个趋向于是暴露无疑。在他的“平均律”第一册最后一首B小调 BWV 869的赋格中,半音化理念的尝试把音乐推向了200年之后的无调性边缘。在西方音乐的发展过程中,调性的解放与对主调的去中心化是一条核心重要的线索。如果我们把印象主义视为当代艺术的开始,那在音乐领域中印象主义的模糊调性,后浪漫主义的偏离调性,现代主义的准调性与无调性,就是一部调性挣脱的史诗。无调性音乐的开创者阿诺勋伯格,在闯入混沌无序的无调性世界后,又用了7年掉转头用12音序列为无调性音乐设立了他认为的秩序。巴赫的这次尝试无疑是符合勋伯格的12音序列的作曲技巧的,根据在一个八度内的12个音有着同等重要性的原则,这首赋格的主题在一个音列内用尽了所有12个音。而12音序列的四条基本进行规则,原音列,逆行音列,反向音列和逆反向音列,分别都可以在巴赫的“平均律”,“音乐的奉献”,“赋格的艺术”等等作品中找到相应的音乐进行逻辑。巴赫在音乐中的实验成果,在本质上引领了音乐本身的发展进程。
BACH乐旨,也就是以巴赫的名字相对应的四个音符作为主题而创作的。BACH对应的是两组半音,所以也被浪漫地认为是开启巴赫半音化理念,甚至是开启无调性音乐大门的密匙。今年的音乐会曲目,杜天奇由BACH乐旨在平均律上下册与肖斯塔科维奇的前奏曲与赋格中选取了其中的降B大调、A小调、C大调与B小调再加上直接由BACH乐旨写成的BWV 898,总共13首前奏曲与赋格。这是一种表现主义般的曲目安排,其中包含了4次对巴赫名字的声嘶力竭地呐喊。肖斯塔科维奇是杜天奇除了巴赫以外唯一一位从小就迷恋的音乐家,而肖斯塔科维奇的这套前奏曲与赋格也是受到巴赫的启发所创作的。BACH乐旨是世界上最动听的巧合,在其穷尽了调性中的所有可能性之后,这个符号化半音化的名字又引领了音乐的去中心化进程并最终到达了无调性的新世界。杜天奇在此把肖斯塔科维奇的疯狂致敬给理性的巴赫。
演出曲目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 (1685–1750)《平均律钢琴曲集》 第一册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1685–1750)《平均律钢琴曲集》 第二册
迪米特里·肖斯塔科维奇 (1906–1975) 选自《前奏曲与赋格》op.87
降B大调前奏曲与赋格,BWV 866
降B大调前奏曲与赋格,BWV 890
降B大调前奏曲与赋格,no. 21
A小调前奏曲与赋格,BWV 865
A小调前奏曲与赋格,BWV 889
A小调前奏曲与赋格,no. 2
C大调前奏曲与赋格,no. 1
C大调前奏曲与赋格,BWV 870
C大调前奏曲与赋格,BWV 846
B小调前奏曲与赋格,no. 6
B小调前奏曲与赋格,BWV 893
B小调前奏曲与赋格,BWV 869
B小调前奏曲与赋格,BWV 898
曲目以现场为准 Program is subject to change
演出时长约90分钟(不含中场休息)